白天鵝設計行銷

去疆界化!邁向更自由空間設計(一)上輯

何侯設計何以立總監 X 近境制作唐忠漢總監

很多設計都可以做,很多空間議題都可以提 X設計師很幸運,跟上帝做一樣的事

 

近幾年TID不斷提到如何去疆界,空間不再有固定定義,而是要打造一個更自由的空間概念。我們邀請到何以立、唐忠漢設計總監以他們的設計作品為例,談去疆界的意義是什麼?作品的設計理念,以及如何達到去疆界化。本文由設計白天鵝專案經理 Emma訪問、編輯、撰寫。

 

Emma您的學習歷程受哪些文化、作品風格啟發,給您的設計帶來什麼影響?

何—避免成見!設計回歸基本面,和環境、在地、習俗結合

(設計公司:何侯設計→ 立即諮詢聯繫 https://forms.gle/8cUx2HV7M3ejgHUn7)

我在美國建築學院受教育,有個很重要的概念是避免形成成見,成見英文叫preconception,做房子應該有很多種不同表現。設計最基本的是點線面,抽象的建築語彙,在這前提下很多設計都可以做,很多空間議題都可以提,這對我還滿重要的。

有趣的是,我受的影響不是一般大眾會認識的建築師,我在德州休士頓受教育,其中有一個建築師對東方建築,尤其日本建築木構、結構跟空間合二為一很有興趣,他是德州人,小時候在農場長大,看到不論日本或德州的民居、民家,都會考慮在地的氣候環境、在地建材,設計像從土裡長出來的建築。

我念大學時,建築界流行後現代主義,基本上是很復古的風格,整個建築界沉迷在復古的建築語彙,這個老師卻回歸建築基本面,講求環境、在地跟習俗,這在當時很不流行、很不主流,像得普立茲克獎的澳洲建築師Glenn Murcutt,他們的論述很像,風格是現代的風格,不是特別創造一個前所未有、沒有人見過的風格,而是把建築語彙和當地氣候環境材料結合。建築可以呼吸,強調整體環境與人的互動。

我不是學習西方的風格,而是學習他們的思惟,再思考台灣屬於自己的是什麼。我們和澳洲很不一樣,澳洲土地大,我們的都會人口密度大很多,所以我們的環境會有去邊界化的議題。

 

唐—不僅是機能!從空間詩意、儀式感,看到建築靈魂的重要

(設計公司:近境設計→ 立即諮詢聯繫 https://forms.gle/DkBQdvRU42YRLd7s6)

我本身是室內設計本科系,受建築啟發比較多一點。我第一個工作從家具設計開始,對於家具帶給設計的概念有很多感觸,以人的使用為基礎,從細節處理,不同材料結合,看材料的方式、不同材料的對接,對人和物件關係,人如何使用物件的過程,如何看待事物的過程。讓我對設計工作有很多不同角度的探討,有很多轉換的地方。

我在設計過程裡有很多重要的建築啟蒙老師,從許多作品得到感動,第一個是安藤忠雄、透過純粹幾何造型,真實可靠的材料,以及光跟建築的關聯,創造許多具詩意、儀式感的建築,他讓我看到建築的可能,不僅是關於機能、解決問題,更多是傳達美的心靈感動,傳遞建築靈魂的重要。

出社會後,去理解很多過去學生時期閱讀的作品,現代主義包浩斯學派跟運動、德國建築師柯比意,看到設計從機能出發,達成一致性的傳遞,以嚴格的規線、模組,功能主義優先的概念,創造許多現代和古典之間跨時代建築,薩伏伊別墅、馬賽公寓。和後面給我們許多不一樣思考方向的廊香教堂,把過去所有熟悉作法顛覆,以自身角度出發,尋求這個基地的建築應該乘載的場域精神,把自己對這件事的感動描繪出來,與以往造型有許多不一樣的概念。

Carlo Scarpa是建築師作室內設計的經典代表人物。對細節材質的處理及細微3D立體空間架構模式,在他許多室內作品都可以感受到,具有功能性的單品有許多不一樣的突破和嘗試。還有巴瓦、peter zumthor、日本建築師石上純也、藤本壯介,都帶來很多不一樣的影響。我覺得我們受東方文化洗禮其實比較多,雖然不是學習東方傳統技能文化,文化影響根深柢固,我們看待自然、解讀人跟人的關係,會多一分包容,多從不同角度出發替他人思考。

 

 Emma:現代人的生活模式會受制於現今住宅講求經濟、效率的制式空間,去疆界化就是要打破制式的空間格局,請問您第一件去疆界化的作品怎麼開始的?

 

何—現在整個空間命名和發想被建設公司控制,遊戲規則被制定了

(設計公司:何侯設計→ 立即諮詢聯繫 https://forms.gle/8cUx2HV7M3ejgHUn7)

去邊界化不是造型或風格,而是關於空間的內容。空間內容怎麼來,是在地環境、氣候、材料、習俗。去邊界化題目本身,應該是怎麼打破建設公司給的限制。去邊界要怎麼把一個平面隔成一房、兩房、三房的概念打破,現在整個空間命名和發想被建設公司控制,我們的遊戲規則被制定了。

從源頭建築本身來談,格局為什麼只能有一個平面樓層,為什麼不能有更多創意?一房、二房、三房是最沒創意的環境隔間法,這種概念和操作是建商想出來的,一般公寓住宅很少有樓中樓的設計。除了有客戶買了三層樓,經過設計師變成三層樓挑空,沒聽過建設公司一開始提有三層樓挑空的可能。

如果公寓可以挑空,本來就有空間層次,就沒有所謂去邊界化,因為本來的架構就可以容許很多創意。如果有這個可能性就是創意的來源。

業主買了個房子,我們常常要幫業主構思,本來已經規劃成一層樓了,怎麼變成更有創意的空間,不是那麼單一,不是一個房間一個門的格局。到了設計師手上,發展創意可能把三房變成全部是玻璃的,可以開可以關。

我們第一個去邊界作品是25年前,民權東路30坪的住宅案,平面幾乎是個正方形,一般會隔成兩房三房,我們把它化成三個條狀空間,有一個條狀完全是公共空間,中間有個條狀右邊是儲藏室、廚房,後面有個條狀是臥房睡覺空間,把空間配置用點線面的概念、抽象的設計空間執行,而不是用幾房或者裝飾、風格的概念,基本上空間表現非常極簡,當初是滿新穎的概念,比較乾淨線條的設計

 

唐—疆界是一個自我設定的過程,更多是要提醒設計者往本源、內心思考

首先要定義疆界概念。疆界是一個邊緣、一個自我設定的過程。有自我框架,才會有疆界、邊界。去疆界更多是要提醒設計者往本源、內心思考,而不是給自己固定的形式來思考設計問題。有一個簡單邏輯,在去疆界前要先符號化,要去疆界首先要把疆界圈起來,有了一個區域後,去打開叫去疆界。

(設計公司:近境設計→ 立即諮詢聯繫 https://forms.gle/DkBQdvRU42YRLd7s6)

命定和宿命是兩種不同思考模式。比如星座、血型會有什麼個性和反應,有點像西方的宿命論,生下來就會變成什麼樣。其實去疆界化更是去除宿命論,而改以命定論,也就是我生來有使命,必須完成某種事情。大部分設計者心中不願被風格框架出。去疆界化的動力來自內心的探索、喜歡,去除掉自己以為的、別人或社會給予你的狀態。成功的設計者都扮演類似上帝的角色,這個世界除了上帝就是建築師和設計師在創造。設計師很幸運,跟上帝做一樣的事,不斷創造。

解決問題和需求不是結束不是目的,但設計卻是從解決問題和需求開始。設計師達成有效率解決問題的空間需要投入非常大的心力,忙於解決問題,解決機能、工法、預算,業主,廠商問題,不斷克服困難,這部分的知識和系統非常複雜,不像某種學科得以完全掌控,設計包含萬物,每個部分都是一個行業,每個細節都可以延展出非常複雜的東西,設計師是去協調應用,沒辦法研究貫徹。

當達成制式空間格局,我們以更大的願力跟動力突破現有符號,不只追求效率。打破制式空間格局,我們開始懂得追求空間的詩意、空間的儀式感。最後目標並不是有用的東西,不是為了吃飽穿暖、開豪車住洋房,這些只是物質上溫飽的滿足,看不見的希望、夢想、愛情、親情,才是工作努力追求的目標,再提高層次到幫助他人實現自己。

在不同階段跟不同的人說這件事,對方未必能理解,因為困在眼界,認為這就是他的的天地,所以設計只能這樣。我們的第一件去疆界作品,開始於懂得追求設計背後的詩意,情緒傳遞,我們做的不是解決機能、滿足需求而已,我們做出的空間對應每一種情緒,更是要傳遞內在的情緒思考。

 

延伸閱讀:去疆界化!邁向更自由空間設計(一)下輯

 

 

 

何侯設計

何以立/侯貞夙 設計師

近境制作

唐忠漢 設計師

  • 公司:

看更多文章

返回列表